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长治市政府网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治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 > 音画上党 > 图说上党

琚寨中医世家

 时间: 2021-05-21 16:47        大    中    小      来源: 长治县旅游开发中心

  山西省长治县荫城镇琚寨村它像一座世俗的民间博物馆,陈列着历史的记忆——千年的玉皇观、著名作家“山药蛋派”赵树理故居、古朴典雅的贾府中医世家大楼、富有传奇色彩的贾桂古宅、风格迥异的琚家大院等古建筑文化彰显着时代的特征。

  中华医药是劳动人民在长期劳动实践中同疾病作斗争积累起来的宝贵遗产。几千年来,医药的发展记述着我们的祖先同疾病作斗争的艰辛与功绩。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贾府中医世家是数以万计悬壶济世、浩如烟海之普通一员。

  贾府中医世家太祖爷——贾洪,系山西汾州府人氏,因国祸世乱于大元大定(1361一1363)年间迁徙至山西潞州南乡古(凤凰村)今琚寨村居住。传数辈后分为东西二门。东门以后所生六子为东六门(俗称东大楼);西门以后所生八子为西八门(俗称西大楼)。贾府中医世家为西八门五门之后。(因年代久远,东大楼是何人,何年创建,尚待查证)。

  古人云:欲有健康先学医,欲学医者先识药。闻祖上传言,贾府先祖在长期劳动实践中,以采药、种药为生。结合《神农本草经》刻苦钻研药理常识,精耕细作,积累了丰富的药理知识和性能应用。自明初伊始,以医治家,治病救人。在医学上有独树一帜的理念。倡导后辈“望闻问切需洋,补泻寒温必辨”。并总结十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痛,五问睡眠六问耳,七问饮食八问便,九问妇人十小儿”。传至高祖仁奄公贾存恭(生于明天启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故于康熙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自幼随父从医,善医学,善地理。为召示启迪后辈继承祖传医学和百姓看病方便而创建了贾府(俗称西大楼)。

  西大楼建筑由左、中、右三翼??成,子午向,占地7000多平米,房屋上百间,因岁月的侵蚀和人为的破坏,左、右二翼及文昌庙(即文昌书院)已不复存在。现保存基本完好的中翼由四大院十小院组成,医宅相融,与阴阳五行紧密相连。院内设有“上马石”、“沿道”、“九宫八挂图”、“拴马铁环”、“喂马石槽”和“石碾”等。配有门房、对厅、东西厢房,东西厨房、客厅、东西楼、东西角楼和主楼堂楼为三间四层,地下有暗道,门后有腰拴。铁皮裹门,钉密如麻,字形各异的《耕读医磬》、《唯耕唯读》、《和气致详》等门匾清晰可见,“医革可佩”意义深重,砖雕、木雕、石雕比比皆是。

  贾氏先祖,不因顺境而忘我,不因逆境而失落。睛耕雨读,诵记善书,总结完善大量经典医著。

  高祖近山公贾永福(生于万历十九年——故于顺治六年),精医学,善地理,教子有方。

  仁奄公贾存恭(生于明天启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故于康熙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一日)自幼随父从医,善医学,善地理。为召示启迪后辈继承祖传医学和百姓看病方便而创建了贾府(俗称西大楼)。

  仲莆公贾维翰(生于康熙十四年——故于康熙五十三年)自幼随父从医,精医学。

  教谕公贾维潘(生于顺治十一年——故于雍正十一年),时任忻州教谕,至今还保存着一块2009年出土的墓志铭碑,记载了贾维潘的一生,明清时代县设“县儒学”,这是一县之最高教育机关,内设教谕一人,多为举人、贡生出身,由藩司指派。这意味着康熙年间的贾家,有一个人取得了举人或者贡生的地位,并且得到了藩司的认可。

  时宜公翠云子贾釮(生于康熙四十一年——故于乾隆四十七年),自幼随父从医,善医学,善地理,善养生之术。遗著有:“伤寒会心”一???,“伤寒洗髓”一卷,“医方一隔歌”十二卷,“医方随身宝”二卷,“单方搜奇”二卷,“选择集要”四卷,“脉诀合壁”一卷,“药性珊瑚钢”一卷等 ,独修二仙庙中殿一所。所著各寺碑记众多。

  德辉公贾凤翔(生于雍正九年——故于乾隆五十八年),善医学,善针灸。十九岁带弟下江南做买卖,二十三岁回家随父从医。医著有:“隐士顺知”一卷,“试验良方”六卷,“针灸集要”一卷,“醒世开闻”一卷。

  瑞仙公贾凤友(生于乾隆三年——故于嘉庆八年)自幼随长兄下江南。回来与三弟在本村做买卖。荫城开过面店一座。薄壁治过磨数盘,治买房屋甚多。治买田地三百余亩。如种谷则谷成,种高粱则高粱成,种菜则菜成,当地人都传说他是“五谷神”下凡。

  耀宗公贾锡爵(生于乾隆三十九年——故于道光十七年),这是贾维潘之后,又一个在科举中取得一定地位的贾家人,家谱上说,他是位“太学士”,明清时,在京师设立的国学就是国子监,也称太学(最高学府),其监内肄业的学生统称国子监生,就是所谓的“太学士”。

  媚川公贾锦城(生于道光十三年——故于光绪十一年),自幼随父从医,善地理,善医术。充任村政六任十三载。重修家谱,励志子孙。遗著有“经验仙芳”一套,“医学”二卷等。因失大火,众多书箱损失,乃西大楼的悲而。光绪三年,老七门东寨二户三十三人尽饥饿亡,奉葬入土为安。

  近義公云峰子贾尚信(生于同治二年——故于民国三十年),自幼随父从医,善医学,善地理,勤俭持家,治理有方。修自家文庙七间,东房三间。修本宅堂楼三间,东西厢房六间,客房三间,移门一所。又修本社观音堂四合一院,文公土地庙一所。创建“下床???”堂房五间一院。著“传家年谱”一卷。荫城开“義顺堂”药铺一所,在陵川礼义,壶关东柏林等地先后设堂问诊,教五子儿媳等自制“丸,散、膏、丹”等为患者服务。足迹遍布高平,陵川、壶关等方圆数百里,“四先生”名扬乡里。保存古典医籍数百卷,单方,验方、秘方数百本。言传身教长子玉桂、次子凌桂、长孙梦蛟继承祖传。

  步昆公贾子玉(生于光绪二十四年——故于1984),自幼随父从医,善医学,善地理。历任荫城四区中西医药联合会主任,琚寨(乡)村保健站站长等职。1953年一1965年长治(潞安)市、县1一6届人大代表,培养二十名中医骨干从医为民。1963年总结部分秘方编入长冶县卫生局出版的《中医验方集锦》。为新中国的中西医发展做出了贡献。

  步霄公贾凌桂(生于宣统元年五月初三日——故于民国十四年元月十四日),六、七岁孰背“三字经”“百家姓”,十几岁熟背“脉诀”“药性”等,聪明贤慧,自幼随父贾尚信学医。知本草,懂纲木,十五岁在荫城开设药铺分店,人称“小掌柜 ”,然天有不测风云,十七岁因突得痨病逝世。是我贾府西大楼的重大损失。

  步唐公贾子彰(生于民国二年——故于1984年),中共党员,善耕种,善地理。历任琚寨“乡”村五.星农业合作社财务股长,长治(潞安)市,县模范会计,一九八二年被长治县授予《劳动致富》光荣称号,在西大楼二门挥毫泼墨:“读毛主席书”、“听共产党话”引领西大楼子孙,永远跟党走。教育子贾世英继承祖传。

  步壇公贾子贤(生于民国七年——故于1995年),中共党员,善地理,善耕种,善林业技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员,历任琚寨五星农业合作社生产股长。琚寨(乡)村农业生产付主任,荫城农??技术员,陶清河水库林业技术员等职。省、市各报刊杂志多次报道其先进事迹和生产经验。修本宅堂楼三间、东小楼二间、小厅厨屋二间。带领西大楼子孙重修大门,并亲手雕刻“耕读医馨”字匾。教育子贾梦郷,孙贾玖德、外孙女崔铬超(在和平医院工作)先后学医,继承祖传。 贾公步壇终因积劳成疾,于1995年8月20日不幸逝世。在琚寨村党支部、村委会为悼念贾公步壇举行的追悼会上、时任党支部书记的许慧忠同志在悼词中对贾公步壇的一生给予高度评价。党员群众数百人为他送行。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贾府继价甫公贾维藩,耀宗公贾锡爵之后,又涌现出众多本科、研究生等,他们心怀感恩祖先之心,心怀敬畏历史之情,在各行各业为社会贡献绵薄之力。

  五百多年来,承启起后,继往开来。贾府西大楼子孙依然默默无闻地追寻着先辈的足迹,演绎着生命延续的乐章。西大楼十三辈的贾梦卿、贾世英仍在行医,十四辈医学传人贾慧尧随父从医;贾玖德则在《山西医科大》功读硕士学位,十五辈的贾明明已在长治中医院工作。希望更多子孙以医学之根,医德之源,仁心之本,把“耕读医馨”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

  

  中医世家主楼

  

  主楼门楼

  

  九宫八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