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民政局>公共目录>部门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3-36135 | |
发文字号:长上民字〔2023〕11号 | 发文时间:2023-07-13 |
发文机关:区民政局 | 主题词: |
标题:关于我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报告 | |
主题分类:其他 | 发布日期:2023-07-13 |
市民政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区划工作的意见》(中发〔2022〕24号)文件精神,根据长治市民政局《关于开展我市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工作的通知》(长民函〔2023〕12号)文件要求,我区积极开展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工作,着力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的“后半篇文章”,现就我区2018年以来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效果评估工作报告如下:
一、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一)上党撤县设区。2018年6月,根据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调整长治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8〕87号)和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长治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晋政函〔2018〕98号)文件精神,同意撤销长治县,设立长治市上党区,以原长治县的行政区域为上党区的行政区域,上党区人民政府驻韩店镇迎宾西街295号。
(二)乡级区划调整情况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长治市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晋政函〔2019〕123号)和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上党区、潞城区、屯留区、壶关县、沁源县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长政函〔2020〕10号)文件精神,同意上党区撤销韩店镇,设立韩店街道,以原韩店镇的行政区域为韩店街道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保持不变。撤销郝家庄乡,设立郝家庄镇,以原郝家庄乡的行政区域为郝家庄镇的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保持不变。
按照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长治市部分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晋政函〔2021〕31号)和长治市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各县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批复》(长政函〔2021〕7号)文件精神,同意上党区撤销贾掌镇,整建制并入苏店镇。以原贾掌镇和原苏店镇的行政区域为苏店镇的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苏店村。同意上党区撤销南宋乡,设立南宋镇。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二、行政区划调整的完成情况
(一)行政区划调整后机构运行情况。按照省、市人民政府批复文件精神,我区审慎稳妥组织实施,全力做好人员部署、人员安置、建制调整、债权债务处置、国有资产移交、行政区划代码变更、界线勘定、行政区划图更新、证照牌章变更等工作,稳妥有序地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一是机构及人员配备充分优化。结合机构改革和撤并乡镇工作,我区在完成乡级行政区划调整批复之后,各乡镇(街道)均按照“5办1站2中心”的构架进行了机构重新设置,并统一配足配齐了工作人员。设置党政机构5个:党政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挂平安建设办公室牌子)、规划建设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设置事业单位3个:党群服务中心、综合便民服务中心、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站。同时组建了执法队伍,进一步深化推进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二是机构挂牌和公章户籍变更情况及时启动。2018年上党撤县设区后,全区所有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等部门在规定时间全部完成挂牌;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后,涉及调整的乡镇(街道)和所辖行政村均按时完成了挂牌。辖区内涉及变更刻制公章的单位,根据省公安厅要求,区划调整前已办理的户口本、身份证仍长期有效,新办理户口本和身份证按调整后的辖区行政区划办理登记。
(二)国有资产、债权债务划转情况。上党区乡级行政区划变更仅有1个乡镇涉及固定资产、债权债务划转工作,即原贾掌镇人民政府。原郝家庄乡、南宋乡和韩店镇在“撤乡设镇”和“撤镇设街道”调整过程中,所涉及的固定资产和债权债务整体划转。我区在乡级行政区划调整之前,组织区财政局、区农经中心等单位联合对涉及调整乡镇和所辖行政村的国有资产和债权债务进行了认真核实、登记造册,做好清产核资,摸清债权债务底数。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后,固定资产整体移交至新设立机构管理使用。涉及调整的乡镇(街道)均按照“债权债务归属不变,整体划转权益清晰”的原则稳妥审慎推进,并对闲置的固定资产,利用资产盘活机制,通过自用、共享、调剂、出租、处置等多种方式,提升了资产利用效率,确保国家、集体、个人三方资产不受损失。
(三)历史文化传承保护情况。我区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自启动以来,始终坚持保护为先原则。涉及区划调整的乡镇(街道)地域相连,民风民俗基本相同,通过“撤并乡镇”、“乡改镇”和“镇改街道”更能集中体现出区位、地域和人文历史特色,也容易被社会和群众所接受。群众文化习俗不发生变化,不存在语言文化差异、生活习俗冲突等不利因素,未出现社会和群众不适应等现象,群众归属感较强。涉及调整乡镇进一步加大对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等的投入和保护力度,保护机制有序衔接,未出现破坏和失管情况。
(四)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情况。通过调整后的镇,面积增大、人口增多,进一步统筹优化设置了乡镇服务机构,有效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提升了公共服务效能,通过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避免了重复建设和资金浪费,投资效益显著提升。对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方面采用了预设“过渡期”合理配置服务站点,优化服务措施、民生保障、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保持了稳步提高,将调整后减少的运行成本追加到新设机构年度财政预算内,不断提高基础设施质量、数量和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确实享受到了区划调整带来的发展成果。
(五)风险控制和处置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各单位业务骨干组成专家组充分论证,涉及调整工作的乡镇认真开展走访、调研,全面掌握社情民意,分析讨论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区委、区政府针对存在的风险点,统筹考虑谋划,积极稳慎解决。
一是针对原贾掌镇撤并后可能造成边远山区村庄群众办事、看病就医、儿童上学不便等问题,通过优化调整公共交通线路、时间、站点以及增加发车频次等措施。随着207国道环线开通,居民出行也更加便捷。
二是针对区划调整后的人员安置问题。按照“优化结构、带职安置、待遇从优、公平合理、平稳顺利、适当引进”的原则,采取分职分类、统筹安排的方法进行妥善安置;对原乡镇的行政干部,以保证工作正常开展为前提,按照工作属性、职级合理设置相关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进行安置;对事业单位人员按照工作人员现岗位性质不变、职级待遇不变的办法,在新设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统筹安置;对离退休人员采取了对口安置,待遇不变的办法进行妥善安置;对公益岗、临时工人员,按照《劳动法》《合同法》相关规定,结合年龄结构、业务专长予以妥善安置。至今我区未发生因区划调整而引发的人事信访案例。
三是针对区划调整可能造成土地弃荒、撂荒问题。我区在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后进一步加大农业调产力度,规范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生产经营,引进特色农业、绿色农业项目,防止土地弃荒、撂荒,稳步提升群众收入。
(六)人民群众满意度情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划调整工作,把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建议贯穿于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的始终。区乡两级通过召开座谈会分析论证、发放调查问卷等多种形式征求意见建议,各成员单位、涉及调整的乡镇、所辖各村群众均对我区乡级区划调整表示一致赞同;区人大、政协和地名专家组也充分肯定这次区划调整的科学性、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通过实地走访、调查问卷等方式调查了解,特别对距乡镇政府机关较远村的群众进行了深入细致座谈,重点了解调整后公共交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治安、社会保障等方面公共服务情况。根据受访群众反映,行政区划调整后公交公司重新合理规划路线,增发车次,保证居民出行更加方便;教育、卫生、治安公共服务站点不减反增;生活用电、用水、养老医疗保险缴费更加便捷;粮食、蔬菜、肉、蛋等生活必需物资价格稳中有降;种子化肥等农资物品以及各类大综商品价格保持相对平稳态势。行政区划调整没有给普通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利影响,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很大程度上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
三、行政区划调整综合效果评估情况
(一)政治效益。我区经过“撤县设区”和两次乡级行政区划调整,突破了原有的乡镇边界制约,优化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拓展了我区北部发展空间,更好地发挥北部区域空间进一步拓展的优势,强化北部区域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有效促进生产要素和人力资源集聚,合理配置和利用优势资源,实现以“强”带“弱”,达到区域经济社会“1+1>2”的效果。通过优化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配置,进一步增强综合服务功能,保障群众生产生活。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服务效能,完善乡镇编制配备和干部结构,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真正实现了布局优化、提高质量、减员增效、促进发展的工作目标。
(二)经济效益。上党撤县设区后,紧紧围绕长治市发展“一城四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撤销贾掌镇并入苏店镇进一步突破我区现有乡镇行政边界制约,实现我区与长治市主城区一体化发展,依托长治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提高二、三产业占比,加快产业融合,强化企业服务效能,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形成综合发展合力。韩店撤镇设街道,加快了城区第三产业发展优势,实现全域内特色农业、林业、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统筹协调发展,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紧紧扭住经济发展的“牛鼻子”,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社会效益。通过两次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全区乡镇数量由原来的“6镇5乡”优化调整为“1街道6镇3乡”,进一步优化了机构设置,解决了全区城镇水平不高、资源利用率不高、机构臃肿、行政成本高、财政负担重、人员冗余管理效率低等痛点难题,彻底转变了乡镇建制数量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基础设置差、公共服务不均衡、聚集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局面。乡级行政区划调整后,通过整合优质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政府行政效能,有效降低社会管理服务运行成本,提升社会行政事务管理效率和基层公共服务水平,基层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四)文化效益。我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着力做好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公共文化服务“后半篇文章”,以合理布局、长远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以人为本、民意为重、积极动员、多方参与、立足实际、增进认同的工作思路,强化了对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力度,对古建筑、名人故居、传统古村落、旅游景点有效整合合理布局,加大了财政投入,增加了管理服务人员,进一步扩大了乡村旅游板块形成了合力。进一步整合了文化旅游、体育、住建、科技等涉农资金,整合乡镇文化站、科学普及乡史馆公共资源,重新构建了群众化、图书阅览、电影放映、科教活动等一体化乡镇综合文化阵地。探索发现发挥乡土文化能人、非遗传承人、离退休文化工作者和文化活动爱好积极分子带动作用的工作思路,建立和完善相关保障机制,有力促进了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各镇各村涌现出一大批迎新队伍,乡村文艺表演小团体,极大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基层文化呈现一派欣欣向荣发展态势。
(五)生态效益。我区乡级区划调整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节约资源”为定位,进一步建立了区域生态保护和补偿机制,没有增加任何生态风险。将贾掌镇并入苏店镇,充分利用原贾掌镇丰富的林业生态资源,构建了北部城区的生态屏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环境保护一体化、一盘棋,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了生态环境风险。全区各乡镇(街道)各村各户分类实施了“煤改气”“煤改电”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清洁能源等措施,并实施了奖补制度,城乡居民生活垃圾实施了垃圾分类、当日清运、无害化处置,我区全境空气质量显著优化。
长治市上党区民政局
2023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