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教育局>公开目录>义务教育领域>教育概况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00014349/2024-53267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24-10-10 |
发文机关:上党区教育局 | 主题词:教育 发展 综述 |
标题:2024年上党区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24-10-10 |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持五育并举,坚持立德树人,深入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着力构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坚持达标扩容
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
2012年至今,我区累计投入1.4亿元,新改扩建幼儿园44所,已全部投入使用。其中新建幼儿园18所,15所为农村幼儿园;改扩建农村幼儿园26所。截至2023年6月,我区共有幼儿园71所,在园幼儿共9645人。其中区直公办幼儿园6所,农村公办幼儿园36所,公办园在园幼儿数5369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 25所,在园幼儿3779人;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4所,在园幼儿数497人。幼儿园布局进一步优化,促进全区幼儿园城乡一体化发展。经市、区对各幼儿园办园条件进行综合评定,全区现有一类园10所,二类园46所,三类园13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4.4%,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
2012年起,我区将学前教育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大力实施学前三年公费教育,全面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教育经费保障与贫困幼儿资助经费两项政策,实施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政策,确保了适龄幼儿好上园、上好园。
坚持城乡一体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依照“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要求,近年来,我区新建了荫城学校、柳林学校、西庄中学、城南小学、苏店学校等,提供了公办学位6480个。有计划撤并了9所农村微小学校,并入乡镇中心小学,确保了教育资源科学高效使用。
加强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办学,组建了11个教育集团,突出优质学校扶持薄弱学校、区直学校扶持农村学校“两个原则”,做到理念统一、管理统一、人员统一、财务统一、教研统一、考核统一“六个统一”,实现资源共享、师生共进、职责共担、质量共升“四共目标”。
2018年起,深入实施义教阶段“县管校聘”改革,建立健全编制部门控制教师编制总量、人社部门控制教师岗位总量、教育部门在总量控制范围内对各学校编制和岗位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的管理体制。累计交流教师524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21.6%。
2017年起,我区引进“中国好课堂”,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推行“分层走班、分组合作、分类指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学”“育”方式。目前,我区课堂教学改革参与率达100%,已建立30余所区级示范校、6所市级领航校。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强区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2017年起,我区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组织参加“国培”3200余人,省级培训2.3万人次,区级培训1.4万人次,参加人社部门专技培训1.1万人次。
我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多措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从2017年起建立了每年招聘100名左右教师的长效机制,先后补充教师694人,申报并招聘了60名特岗教师,开展“回乡计划”,累计引进外县区回乡教师115名,创新“人才引进”,先后引进了60余名高校优秀毕业生,全区教育事业展现出蓬勃生机。
坚持质量引领
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
因校制宜,强化特色。区一中以打造成“市域一流、省内知名”的省级示范高中品牌学校为抓手,狠抓教学质量,确保高考各项考核指标在全市稳居第一方阵。实验中学以培养艺体类、科创类特色为抓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需求,力争艺体和科创类升学率跻身全市同类学校前三甲。宏智中学作为公办高中的有益补充,形成良性竞争态势,促进全区高中教育优质发展。
近年来,我区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逐年提升。2019年为43.26%,2020年为46.89%,2021年为55.1%,2022年为62.36%,2023年为70.38%,2024年为70.41%。六年来,全区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递增27.15个百分点。其中区一中增幅明显,品牌效应显著。2019年区一中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为72.7%,2024年为92.03%,六年递增19.33个百分点。郭凯雷、杨尧翔、崔锦涛、刘玄烨等同学分别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全区共有近300名同学考入“985”“211”等重点大学。
坚持产教融合
推动职业教育“优质+技能”发展
区职业高中紧扣“厚德尚能、日新月异”办学理念,锚定“专业建设、职教高考、技能培训”三大任务,抓住“课堂”中心,以“三风”建设和“学分制”管理为保障,力争实现“基地建设高标准、学生培养高质量、技能大赛高成绩、学校发展高水平”四高目标,积极探索实施“13124”办学架构,创建了联合办学、订单培养、产教融合、送教下乡的多元办学模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焊接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矿山机电等四大专业群16个专业,服务于“四宜”上党经济社会发展。与振东集团、中德型材、易通集团等30余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发挥各自领域的资源优势,通过设备捐赠、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开发、订单培养、顶岗实习、推荐就业、资源共享、共建实训基地等开展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校企双方人才培养和经济效益双赢。
坚持公平适宜
推动特殊教育“优质+生活”发展
立足特殊教育特点,面向特殊学生实际,以提高学生生存生活能力为目的,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基础,以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设置了生活类、康复类、劳动技能类、学校特色类等四大类课程,寓文化知识教学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生活适应、自理课等课程之中,注重康复训练,强化艺术教育,突出技能培训,扎实推进学生生活化教育,提高学生自理能力,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加快推进上党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全区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勇毅前行,砥砺奋进,为全方位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建设“四宜”上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