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长治市政府网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治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教育局>公开目录>义务教育领域>教育概况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21-00481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21-09-10
发文机关上党区教育局 主题词教育 发展 综述
标题长治市上党区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主题分类教育 发布日期2021-09-10

长治市上党区教育事业发展综述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十四五”时期,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潮平两岸阔,风好正扬帆。”近年来, 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摆在推进教育强区、推进“四宜”上党建设的战略高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落脚点,以“高中教育有品牌、初中教育站前沿、小学教育均衡化、幼儿教育有特色”为新的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倾力营造教育发展好环境,全区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呈现出可喜的新气象。 

  均衡配置,教育教学资源进一步优化 

  我区依照“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教育发展新要求,积极应对人口集聚新挑战,将全区学校建设与城镇建设统筹规划,推动中学向建成区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初步构建了“以建成区为核心,以南北快速通道为轴线,以东部丘陵和西部平川乡村教育群为两翼,以北部教育园区、南部荫城学区为支撑”的“一核一轴两翼两区”教育新布局。 

  已建项目投入使用。2016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投入4.84亿元,新改扩建并投入使用荫城学校、柳林学校、城南小学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5所,新改扩建并投入使用向阳幼儿园、博裕佳苑幼儿园等公办幼儿园11所,为每一名适龄儿童“好上学”、“上好学”创造了条件。 

  在建项目扎实推进。今明两年,一中实验楼、新建高中、新建幼儿园、改扩建苏店九年一贯制学校和新建西庄初中5个在建项目将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届时将新增学位2000余个,有效缓解建成区学位紧张的现状。 

  规划项目全部落实。“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城北学校和职业高中实训基地、餐厅、宿舍楼等基建项目渐次开工,并陆续投入使用。 

  配建幼儿园全面到位。严格执行5000人及以上的住宅小区必须配建幼儿园的规定。幼儿园建成后由政府收回,并举办为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目前,我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为95.2%。 

  小规模学校撤并加快。“十三五”期间,有计划、分步骤解决了15所小规模学校的撤并问题。2021年撤并1所初中和5所50人以下的小规模小学,进一步发挥教育资源聚集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现代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全面贯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智慧校园建设深入推进,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一网一校园、30个录播室”,各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100%,教师使用率达80%以上。 

  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日趋规范。全区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继续采取“学生自愿、网上报名、电脑摇号、统一录取”的招生方式,今年民办初中轨制从原先36轨缩减至25轨,进一步降低民办初中学生占比过高的现状。 

  “双减”整治全面开展。遵照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扎实开展课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行动,多部门联合对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检查。有证的培训机构,建立资质信息台账、教师信息台账、检查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全面进行整改规范;无证的培训机构下发停办通知书;对所有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下发停办通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全区所有培训机构一律停办。加大校外补课联合整治与查处力度,采取“零容忍”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减轻学生负担,回应社会关切,稳定家长情绪。 

  创新活力,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 

  我区依照“理顺机制、激发活力”教育改革新要求,积极适应新时代对基础教育的新需求,稳妥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打破体制壁垒,激发办学活力。 

  县管校聘深入实施。2017年起,我区在义务教育学段推行“县管校聘”试点改革,2018年全面实施,2020年开启第二轮改革,2021年总结完善、深入推进。总量控制、动态调整的教师管理机制基本形成,教师管理实现了由闲变忙、由惰变勤、由被动变主动的“三变”,破解了教师管理中的瓶颈问题,形成了双向选择、竞争上岗、优胜劣汰、人人思进的新局面。四年来,坚持城乡互动、交流提升的原则,共交流教师394人,占全区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总数的18.2%。 

  校长职级制改革持续深化。2019年推行校长职级制改革,取消了校长行政级别,实行职级管理,设立特级、高级、中级、初级四个职级,每个职级设三个等级,每3年评审一次,等级每年考核一次。12名科级、23名股级校长摘掉“官帽”,全区71位中小学校长全部聘任上岗,实现了由“行政人”到“教育人”的转变。两年多的实践表明,校长职级制改革真正实现了校长心无旁骛抓教育、一心一意抓改革。 

  教师招聘形成长效机制。2017年起,我区建立了“有编即补、退补相当”的补充机制,确立了每年招聘100名左右教师的长效机制。2019年起按男女性别1:1比例设岗,新招聘男教师由2018年的11%提升至2020年的43%,有效缓解教师性别结构失衡的问题。2021年继续公开招聘80名教师。 

  教师退出机制健全完善。对年龄偏大、长期有病不适应教学工作的教师,工作年限满30年,或工作年限满20年且距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实施病养退出机制。目前,全区提前退休20人,办理病休5人。 

  多管齐下,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 

  我区依照“提升素质、提高待遇”的原则,积极建构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评价体系,改革教师评价标准,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激发教师创新活力。 

  教师培训扎实推进。每年平均组织开展近20期专业培训,培训教师1900余人;每年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参加专技和继续教育网络培训教师达2720余人。全区教师学历层次明显提升。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合格学历达99.01%,其中小学教师获得本科以上学历达66.7%,中学教师获得研究生以上学历达4.1%,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有了较大提升,育人效能明显增强。 

  课堂改革持续深入。强化课堂教学改革,转变“教”“育”方式,推广6所市级领航校、30所区级示范校课堂教学模式,课改参与率达100%,教师参与率达90%以上。注重农村寄宿制学校课堂教学提档升级,发挥片区教研作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每年各学段开展片区公开示范课60余节,片区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70余节,开展片区课堂观摩50余节,参与教师达1700余人次。 

  教师待遇稳步提高。积极发挥上党区教育基金会的作用,加大对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力度,已累计发放教学奖800余万元。全面提高教师社会待遇,全体教师凭教师工作证免费进景区,凭“园丁卡”免费乘坐我区的公交。农村教师每月400至700元乡镇工作补贴和100元农村学校补贴全面落实;每班每月500元班主任津贴、义务教育10%、高中阶段20%的教师新增绩效工资得以保障;每年教师节不少于300万元表彰和区教学名师每人每年1万元奖励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每年发放100多万元校长职级制工资。以上项目每年财政累计投入2300余万元,充分调动了校长、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全区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职业荣誉感进一步提升,尊师重教氛围进一步营造。 

  五育并举,学生全面发展进一步落实 

  我区依照“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教育目标,积极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化德育树人实效。加强学生意识形态工作,让学生扣好第一粒扣子。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广泛开展“红心向党”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教育、“劳动美”社会实践、“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等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0余次,参与学生近2万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永远跟党走。实验小学郭王玉、韩店小学张泽鹏两位同学荣获2021年“新时代长治好少年”称号。 

  扎实做好体艺“2+1”活动。圆满举办了2020年“宏智杯”中小学篮球赛和2021年“新华杯”中小学生乒乓球赛。2021年全市跳绳比赛中,分获4枚金牌、4枚银牌和3枚铜牌,荣获团体二等奖。圆满举办了第四届汉字听写大赛暨第二届诗词大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红色经典品读暨第十届校园经典诵读赛事。 

  突出劳动实践育人功效。目前,全区中小学规划创建了37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总面积 (含室内场所)约131596.4平方米。35个已投入使用,覆盖全区11个乡镇 (区、街道办),开设了种植、园艺、茶艺、剪纸、书法、绘画、手工雕刻、厨艺、铁艺、陶艺、机械人、数控编程工艺、3D打印、航空航模等劳动实践科目,实现了家务劳动、校内劳动、社会实践统筹开展与协调推进。2021年4月,上党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全省共三个县区,太原市小店区、长治市上党区、襄汾县)、确定为“全国中小学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全省共三个县区,太原市小店区、长治市上党区、左权县)。 

  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我区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利用夏季每日下午一小时、双休日选一天、寒假不少于一周、暑假不少于三周,采取“家长自愿、学生兴趣、社团活动”的方式,全面实施校内课后免费服务,扎实开展体艺活动、答疑解惑、劳动实践等课后服务。严格控制学生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不超过60分钟,初中家庭作业不超过90分钟。鼓励布置形式多样的家庭作业、手工作业等,杜绝重复性、机械性、惩罚性的无效作业。严格控制考试频次,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其它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统一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提质增效,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 

  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区一中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由2017年的58.4%提升至2021年的86.2%,取得历史性突破,受到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全区二本B类以上达线率由2017年的37.85%提升至2021年的55.1%。 

  一年来,区教育系统荣获国家、省、市、区各类荣誉78项,省级以上荣誉16项。2020年10月22日,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学工作会议在我市召开。会议期间,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郑富芝、副省长吴伟带领部分参会领导到我区进行观摩,对我区基础教育工作给予高度评价。2021年5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副主任委员吴恒带队,深入我区就教师队伍和《教师法》实施情况开展调研,对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同时我区先后接待了晋城市、重庆市大渡口区、大同市、临汾市、河南省洛阳市、河南省信阳市、四川省理县等观摩团考察学习,各观摩团纷纷对我区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效予以高度赞誉。 

  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 教育之使命崇高而神圣!  

  为了一切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 

  点亮学生的未来,照亮前方的路,托举美好的明天,教育人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