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政府组成部门>教育局>年度报告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索引号:01236931-5/2012-10742 | |
发文字号: | 发文时间:2012-01-13 |
发文机关:教育局 | 主题词: |
标题: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 |
主题分类:教育 | 发布日期:2012-01-13 |
2011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年度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长治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实施意见》等文件要求,由长治县教育局编制。全文包括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减免情况、申请复议提起诉讼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等。
一、概述
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是我县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和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建设“开拓、透明、诚信、高效”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县教育局专门配备了4名专职工作人员(局办公室3名、电教馆1名),设立了多个信息申请受理点等。截止2011年底,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运行正常,政府信息公开咨询、申请以及答复工作均得到了顺利有效开展。
二、政府信息基本情况
县教育局领导对本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长治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实施办法》,成立了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公开目录》,以县政府网站、教育局局域网和《长治县教育信息》为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主要工作平台,开辟了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专栏,在局机关设立了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显示屏、党务政务公开栏和信息公开查阅室,确定各股室和各联校(学区)、县直校(园)、民办校(园)负责人为本单位信息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局信息公开的收集、整理、审核、上报等事务。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及时有效向社会和公众公布信息,使信息公开工作贯穿于公文生成的全过程,我们制定了信息公开审核、发布程序,公文能否公开在领导审签程序时就已明确,可公开信息一经签发生效,即在第一时间通过既定途径予以发布。
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强调围绕一个目标,把握四个原则,做到四个结合。一个目标,即以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政府机关为工作目标;四个原则,即依法规范公开的原则,做到公开的内容和程序合法、规范;真实准确原则,公开内容必须真实、可靠;注重实效原则,从实际出发,力戒形式主义;有利监督原则,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内部监督。四个结合,即与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相结合;与转变职能、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相结合;与电子政务建设相结合;与加强廉政建设相结合。逐步形成了规范有序、及时准确、职责明确、程序合理的信息公开工作机制,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2011年县教育局共主动公开政府信息225条。在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中,我们按照有关要求将应公开的政府信息分为机构职能、政策规定、规划计划、业务类和主要工作五大类。其中机构信息2条,公开指南1条,法规类信息19条,规划计划类8条,教育教学类公文58条,行政许可事项2条,动态类信息135条。机构职能类包括县教育局机关概况、主要职能,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职能、联系电话、主要负责人名单等信息;政策规定类包括县教育局在业务范围内制定的各种规章规定等;规划计划类包括县政府、县教育局发布的教育发展规划、教育事业统计、学校设置等信息;业务类包括教育改革、教育人事、教育收费、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入学报考和招生考试、教育督导、各类竞赛评比活动等;主要工作包括本年度开展的各项中心工作和主要工作信息等。
在主动公开信息工作中,为方便公众及时了解信息,我们通过多种有效途径发布政府信息:一是在《长治县教育信息》上及时刊载教育信息;刊载教育讲话文稿、教育教学论文、学习心得、调研报告等;刊载师德师风、行风建设、德育教育、校本教研的好做法;刊载各类文体竞赛活动等。在教育专栏中,适时刊载教育要闻,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举措、新动向、新成就等;在党务政务公开栏中,刊载国家、省、市、县重大惠民政策、收费办法、办事程序、年度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等。二是确定信息报送时限为每周至少上报1-2条信息。凡紧急信息、突发事件等重要信息必须在3小时内报送,凡漏报、迟报、不报的单位必须向县教育局说明原因,作出检查,并提出整改意见;对造成重大影响的,要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各联校(学区)、县直校(园)、民办校(园)要指定专人收集本区域、本单位、本学校有关信息,送有关领导审查后,通过书面形式或电子文本,报教育局信息领导组办公室,经县教育局办公室复审整理后,按规定形式对外发布。要求各学校要确定专人负责采集、送审和报送信息;要严格把关,未经审核的信息不得报送。同时对上报信息数量、上网发布情况每月通报一次,并计入年终考评分数。四是教育信息每期要向市教育局、县纪检委、县委办、政府办、县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等单位报送。
主动公开信息的形式多种多样。一是主动利用政府网站,发布相关重要的教育信息;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在教育局局域网站上开辟信息公开专栏进行发布;三是通过会议、报纸、广播、电视、《长治县教育信息》等途径进行发布;四是利用社情民意声讯电话、热线电话、电子信箱等形式进行人工答复;五是通过印发文件、致公开信(函)、设置政府信息公开公共查阅室等形式进行发布。在整个信息公开工作中,“教育信息”担当了县教育局政府信息公开主阵地角色,是我局最快捷、最常用,影响最大的公开途径。2011年,我局在《长治县教育信息》上就公开各类信息100余条,使公众在及时了解县教育局公开的政府信息的同时,对群众关心的问题有了更深入更具体的了解。由于信息工作出色,我局连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四、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及不予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县教育局2011年共受理信息公开申请15条,通过我局公开的电子信箱申请的有3条、信件申请的有8条、口头申请的有4条。所申请的信息内容90%以上为县教育局业务类信息,其余为机构职能类和政策法规类信息。所受理申请已全部答复,有些申请件因信息不存在、申请内容不明确或非本部门掌握等原因无法公开,被我局否决。另外,鉴于我局的实际情况,我局接收电话咨询的比例较大,电话咨询达500余次,公众对教育收费、划片入学、招生考试、学籍管理、民办教育等事项最为关注。为做好我局信息公开咨询服务工作,我局采取统一受理,任务分解,归口答复的工作机制,实现了信息咨询的有序答复。
五、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收费及费用减免情况
本局政府信息公开受理的工作人员主要是来源于本局的相关股室。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经费纳入本局机关的财政管理。
由于本局未发生针对本部门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因此未发生与诉讼(行政复议、行政申诉)有关的费用,也未发生收费情况。
六、申请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情况
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我局确定由局党委办和行政办负责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设立了监督电话(8089703)和投诉电话(5604508、5604525、8082455)。2011年度未发生针对教育局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案、行政诉讼案和有关的申诉案等。
七、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1、信息数量充足,但质量不高,导致被上级部门采用的不多。年全县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在量上基本满足了内部信息编辑需求,但所报信息多为本部门本学校的常规工作信息,少深层次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信息,与县委、县政府信息处的要求相差较远,局办公室由于工作职能的关系,不可能深层次去挖掘,导致我们报的多、采用少的现状。
2、信息报送工作开展不平衡,缺少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报与不报一个样,报多报少一个样,有的联校和学校,长期不报送信息。
3、由于多种原因,我局公开信息的主要形式仍然还是以书面、版报、会议等传统形式为主,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专业互联网站。
4、公开内容需要进一步深化。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与公众的需求还存在一些距离,有关决策、办法、规划、计划、方案的草案公开及听取公众意见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5、公开形式的便民性需要进一步提高。上级机关较重视通过网站公开政府信息,而适合学校、农村以及教师和学生等基层群众查阅的公开形式还不够丰富。
6、长效工作机制建设需要完善。个别单位对信息公开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机制和手段公开信息,存在敷衍、应付现象。
(二)改进措施
1、加强对信息报送工作的领导。召开教育系统信息工作会议,局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着重强调信息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领导要引起高度重视,各校(园)一把手为本单位信息工作第一责任人,各校办公室主任为本单位信息工作的第一承办人。
2、建立完善激励机制。研究出台信息和宣传工作考评办法,加大信息和宣传工作在年终考评中所占的分值,促进信息报送工作良性发展,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力争申请建立长治县教育网站,进一步推进公开信息的电子化,降低公众查询成本。研究并逐步实行信息工作的无纸化办公,逐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使信息报送、反馈等工作程序在网上即可完成。
4、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网络建设。加强教育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建设,完善程序,丰富内容。连续两年,教育信息的报送工作由电子邮箱发送,极大提高的信息的反馈效率。
5、进一步明确信息反馈工作程序:局办公室负责信息收集(接收)→提出拟办意见→具体股室办理→分管领导审阅→办公室集中回复。
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1年1月1日起至2011年12月31日止。如对本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长治县教育局政务信息公开办公室联系(地址:新市西街139号;邮编:047100;电话:0355-8089703、5604508;传真:0355-8089559)。
二〇一二年一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