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长治市政府网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治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乡镇>苏店镇>公开目录>依法行政>规范性文件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18-1249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
发文机关苏店镇人民政府 主题词
标题苏店镇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
主题分类其它 发布日期

苏店镇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方案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四好农村路”系列重要指示,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省、市、县“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全面落实镇村公路责任体系,不断提升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构建建养并重、外通内联、安全舒适、路域洁美、服务优质的“畅、安、洁、优”农村交通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建好、管好、养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总目标,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实施原则 

    (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一切的工作要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监督、群众参与的原则,构建组织体系,明确工作职责,加强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落实农村公路属地管理责任,按照“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责任体系,逐级负责,上下联动,层层落实,合力推进。 

    (三)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强化管养结合,进行分类指导,实行“一路一策”,着力解决管理保护突出问题,侧重可持续发展。 

    (四)坚持强化监督、严格考核。强化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建立路长监督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社会监督,推动路长履职尽责。 

    (五)坚持改革创新、全员参与。着力示范先行,积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经验,拓展公众参与渠道,激发公众参与热情,营造全社会爱路、护路的良好氛围。 

    二、路长制度 

    (一)设立镇村两级路长。由苏店镇和各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分别担任辖区内镇路长、村路长。 

各级路长为辖区内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路域环境整治的总负责人。负责资金筹措、组织、督促辖区内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落实,协调解决突出问题。 

    (二)组织协调机构。设立镇路长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分管交通的王将担任;各建制村路长办公室主任,由村委主任担任。 

    (三)农村公路专管员。由村委分管副职担任,主要负责公路病害隐患排查、灾毁信息核查,监督工程实施,及时制止并报告侵害路产路权行为,协助交通执法部门现场执法和涉路纠纷调处等工作。 

    三、工作目标和要求 

    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加快建设“四好农村路”。“建”是基础,“管好”是手段,“护好”是保障,“运营好”是目的,“四好”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20年,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新改建农村公路一次交工验收合格率达到98%以上;镇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率达到100%,村公路管理机构、人员和养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的比例不低于75%,路面技术状况指数(PQI)逐年上升;农村公路管理法规基本健全,爱路护路的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制定率达到100%;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覆盖率100%;农村公路“路长制”各项工作行成长效机制和常态化,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 

    (一)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提升外通内联能力 

    1.积极配合全县“多规合一”,认真规划提出“十四五”交通规划意见,按照公路行政等级要求,该提升等级的提升,该降等级的降级,对于部分不具备利用条件的道路及时进行复垦。 

    2.扎实开展建制村畅通工程,美丽村庄主干道等硬化路建设,全力推进品质工程创建工作。 

    3.按期分段完成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任务。加大危桥改造力度,进一步完成旅游公路、镇村公路改造等农村公路建设。 

    4.严格落实“三同时”制度,交通安全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 

    5.强化建设市场质量监管、安全督导,保障质量监督检测能力和条件。切实落实农村公路建设计划公开、补助政策公开、招投标公开、施工管理公开、质量监管公开、资金使用公开、工程严守公开的“七公开”制度,加强行业监管,接受社会监督。明确质量和安全责任人,切实落实质量安全责任,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6.坚持农村公路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与乡村旅游发展相结合、与乡贤文化挖掘相结合、与农业现代园区打造相结合,因地制宜,实施富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路,建成一批景观路、生态路、文明路,让公路更加畅通、安全、舒适、美丽。 

    (二)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保障安全舒适效果 

    1.进一步强化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责任,明“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管理权责,严格落实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证路产安全不流失,做到有路必管。 

    2.以巩固“五道五治”行动成果为突破口,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县域范围内的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村道沿线深入持续开展治违、治乱、治污、治路、治理行动。大力整治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加强绿化美化,全面清理路域范围内的草堆、粪堆、垃圾堆和非公路标志。路面常年保持整洁、无杂物,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所有单位或者个人涉及镇域内公路两旁规定范围内使用占地的,须向镇“五道五治”行动领导组办公室进行备案。农村公路全部实现路田分家、路宅分家,打造畅安舒美的通行环境。 

    3.按照依法治路的总要求,加强农村公路法制和执法机构能力建设,规范执法行为,不断提高执法水平。大力推行县级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方式,充分发挥镇政府、村委会、各级路长和乡村道专管员的作用和沿线村民的积极性,建立镇有监管员、村有专管员、干道有交通安全劝导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切实维护好路产路权,保障安全畅通。 

    4.全面推行“路长制”,建立覆盖到镇村的路长组织体系,构建起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奖惩有力的路长管理制度。 

    5.认真做好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实行挂牌督办制度,对隐患整治不到位的农村公路,不得开通客运班线和校车。 

    (三)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夯实路域洁美基础 

    1.创建养护“五级联动”长效机制,即县农村公路养管中心统筹领导、专业养护队伍落实推进、道路专管员巡查看护、路政队员常态监督、乡村公路办公室应急联动。 

    2.落实养护人员编制、经费,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基本满足养护需求。 

    3.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有序推进基层养护作业单位向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企业化方向发展,参与养护市场竞争,对于日常保洁、绿化、农村客运站台(候车亭)维护等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道路冠名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 

    4.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绿色环保、安全耐久”的原则,建立健全适应本地区特点的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体系,加大预防性养护和大中修工程实施力度,积极推广废旧路面材料、建筑垃圾等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加快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步伐,加强路况检测和人员培训,科学确定和实施养护计划,努力提升养护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 

    四、运行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村、各站所要深刻认识农村公路发展的重要意义,把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全局性的大事抓实抓好。加强农村公路组织协调,确保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各项目标。 

    (二)足额落实资金。进一步发挥“以奖代补”政策的激励导向作用,发挥好“一事一议”资金在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中的作用,继续鼓励采取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三)形成工作合力。路长办公室要加强指导协调,定期研究解决“路长制”推行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开展工作督查,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四)广泛宣传发动。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新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护路、爱路氛围,及时报道管理成效,介绍推广经验,提高“路长制”管理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同时加大新闻媒体的曝光力度,及时曝光有损路容路貌的行为,督促责任部门整改,为“路长制”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 

    五、强化考核奖惩 

    将推进路长制情况列入“四好农村路”示范村考评考核范围;定期开展乡村道专管员责任落实情况的督查、检查并进行通报,对发现的重大问题进行重点督办、限期整改。充分发挥明查暗访、第三方监察、社会群众监督等作用,加强农村公路管理效果督促和评价。对于履责不到位或无故未能完成年度工作任务的,依据有关规定进行问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