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山西省政府网  |   长治市政府网

今天是

热点查询:长治长治旅游

当前位置:首页>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信息公开目录>其他>振兴新区>公开目录>工作动态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保存为word 打印 关闭
索引号01236931-5/2014-13173
发文字号 发文时间2014-10-22
发文机关振兴新区 主题词
标题长治市获颁“美丽中国国土避暑气候旅居名片”
主题分类其他 发布日期2014-10-22

长治市获颁“美丽中国国土避暑气候旅居名片”

 时间:2017-08-20       大    中    小      来源:长治日报

10月2日上午,长治市、长治县大雄山、长治县振兴新区,在振兴新区重阳文化旅游节上,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国土气候旅游经济发展研究课题组同时颁予“美丽中国国土避暑气候旅居名片”。

据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杨巧英发布的评价词,长治市获此殊荣,源自今年4月11日,在中国国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专家力量和数据支持下,由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中国城市竞争力研究会等联合向全球发布的“第十一届(2014)中外避暑旅游口碑金榜”。在该榜有关榜单中,长治市以“无扇之城”形象锦言入选“2014中国避暑旅游城市”50佳、大雄山以“上党之雄”形象锦言入选“2014中国避暑名山”100佳、振兴新区以“乡愁乡韵、新区新园”形象锦言入选“2014中国避暑小镇”100佳。经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持复合评价,长治市、大雄山、振兴新区同时列入“美丽中国国土避暑气候旅居名片”。以上评价结果采用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合作机构研发的《避暑旅游城市评价体系》、《山地避暑旅游资源评价体系》、《避暑小镇评价体系》及《美丽中国国土(避暑旅居)名片评价体系》。

评价词说明:长治市,“居太行之巅,地形最高,与天为党”,故称上党。这里是华夏文明的最早发祥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地上文物星罗棋布,学界一直有“五千年文明看山西,山西文明数长治”之说;这里是神话的故乡,在中华史前神话传说中,上党神话以其源流之原始、密度之集中、内容之详备,占据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这里是诗书之乡,诸多文人名士对这里壮美的山、秀丽的水,古老的文明、深厚的文化倍加赞赏,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佳作;这里是民间艺术之乡,千百年来,上党民间艺术名扬遐迩。长治是国家红色文化遗产重地,有八路军总部旧址、百团大战指挥部旧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抗大一分校旧址等780多处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红色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而且级别高端。这里是山水雄奇之地,南北兼容,刚柔相济,坐山水秀丽之胜,拥文化昌盛之富。

评价词特别强调,很重要的是,长治的雄山秀水,造就了这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独特的气候环境。长治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具有优越的清凉清新、避暑避霾气候旅游环境资源禀赋。根据气象部门历史天气资料表明,这里年平均气温在8.6--10.5摄氐度之间。1月份最冷,平均最低气温为-6.7摄氐度;进入暑期的六月份平均最高温度为27.80℃,平均最低温度为17.10℃,月平均温度为22.45℃;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28.71℃,平均最低温度为17.81℃,月平均气温为23.26℃;八月份平均最高平温度25.97℃,平均最低温度为15.52℃,月平均温度为20.74℃。仅这一影响到夏季出行最重要的舒适度气温指数就可以表明,长治夏季气温舒适度相当于或优于贵阳、青岛、烟台、哈尔滨、承德、秦皇岛、太原等全国著名避暑名城。长治年日照时数2418-2616小时,一般年降水量在537.4-656.7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在156.8-181.9天,年平均风速为1.5-3.0米/秒之间,以微风天气为主,加之长治是华北地区的富水区,冬、春季节空气湿度明显大于北京和承德,略大于太原,夏季与北京、太原接近,大于承德,空气相对湿度相当或优于不少避暑城市,因此表现出典型的避暑出行舒适度总体特征。

杨巧英分析恭和介绍:长治夏季好气候,还得益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目前全市市域森林覆盖率达30.97%,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8%,绿地率达44.6%,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4.89平方米,基本形成了城郊森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庭院花园化、城乡绿化一体化的现代林业生态建设格局,适于亲绿、亲氧、亲凉。特别是城市主城区,东依40平方公里国家森林公园,西濒37平方公里的湖泊、湿地,空气更加清新湿润,气候更加舒适宜人。市辖范围的沁源、壶关、平顺等多个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50%左右,部分海拔较高的山地、村镇,比如大雄山生态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的荫城、西火、南宋、振兴四个乡(镇、区)范围,夏季平均温度比长治主城区低1-2℃以上,夏季更清凉,空气更清新。因此,长治市、长治县大雄山、振兴新区入选避暑旅游城市50佳、百佳避暑名山、百佳避暑小镇,持之有据,实至名归。